Don't make me think设计原则与车辆隐藏式门把手
一、Don't make me think设计原则
“Don't Make Me Think”(别让我思考)是用户体验(UX)设计领域的核心原则之一(如果不说是最重要的话),由美国 UX 设计师史蒂夫・克鲁格(Steve Krug) 在其经典著作《Don't Make Me Think: A Common Sense Approach to Web Usability》中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优秀的设计应让用户无需费力思考、猜测或学习,就能直观地理解产品的功能和操作逻辑,降低用户的 “认知负荷”,让使用过程自然、顺畅。
图 设计原则LOGO,来自网络
用户使用产品的核心目标是 “解决问题”(如查信息、付款、发消息),而非 “学习如何使用产品”。如果设计需要用户额外思考 “这个按钮是干嘛的?”“下一步该点哪里?”“我需要到哪里去寻找?”,会导致:
认知疲劳:用户需消耗额外脑力,降低使用效率;
操作失误:思考过程中易误触、迷路,增加放弃概率;
体验割裂:用户难以建立 “产品逻辑” 与 “自身需求” 的关联,好感度下降。
特别是在紧急情况或者客户失能情况下,已经没有力气做额外思考时,Don't make me think就不仅仅是优质设计所需要的了,而是救命的设计了。
从这个原则上讲,隐藏式门把手确实有违“最小化客户消耗”的基本理念。
图 闭合状态的隐藏门把手,用户不看都不知道在哪儿
那么由于它融合进车身曲面,除了不容易看到和摸到之外,有哪些好处和坏处呢?
优点:
1)提升车辆外观美感:隐藏式门把手与车身表面平齐,使车身线条更加流畅自然,增强了车辆整体的连贯性和协调性,还提升了整车的质感,给人一种细腻、精致的感觉。
2)改善空气动力学性能:传统突出式门把手会在车辆侧面形成较大的空气紊流,增加风阻系数。而隐藏式门把手可使车门表面更加平滑,减少空气在车身侧面的扰动。据相关数据表明,单个隐藏式门把手可降低约 0.003Cd 的风阻,对于一辆四门车来说,总共能降低约 0.012Cd 的风阻。
3)增加科技感与独特的使用体验: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常常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给人一种强烈的未来科技感。每次靠近或离开车辆时,门把手的弹出和收回动作都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使车主在使用车辆的过程中增添了一份特殊的体验。
4)减少门把手处的划痕与损坏:传统外露式门把手由于其突出的位置,在日常使用中很容易受到刮擦,而隐藏式门把手隐藏在车门内,大大降低了这种被刮擦的风险,同时在一些意外情况下,也降低了因碰撞而损坏的概率。
缺点
图 隐藏式门把手收拢后减少车身气动阻力,来自网络
其实减少气动阻力这个说法多多少少有点勉强,上图中后视镜带来的气动阻力比车门把手大多了。在不解决后视镜气动阻力的情况下先解决门把手的气动阻力,似乎不太成立,毕竟门把手小多了。
主要的原因还是炫酷感科技感,意在吸引科技人士和年轻人。
二、常见的车辆隐藏式门把手分类和对应原理
常见的车辆隐藏式门把手主要有按压弹出式、电控弹出式和触控感应式三类。
1、按压弹出式:这种门把手采用杠杆原理,当用户轻按把手的特定区域时,根据杠杆的力学原理,把手的另一端会自动弹出,或者用户可以手动拉开弹出的一端来开启车门。代表车型有特斯拉 Model 3、特斯拉 Model Y。
图 按压弹出式门把手,来自网络
2、电控弹出式:通过车辆内部电机运作来实现门把手的弹出与收回。当车辆解锁时,电机接收到信号,驱动机械结构将门把手推出,使其与车身表面齐平,方便用户拉开车门;锁车时,电机会反向运作,将把手收回至车身内。路虎揽胜星脉、比亚迪海豹等车型采用了这种设计。
图 电控弹出式门把手,来自网络
3、触控感应式:利用电容感应等技术,当用户触摸把手的特定区域时,感应装置会检测到触摸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车辆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驱动电机等机构使门把手弹出。蔚来部分车型、理想部分车型、极越 01 等采用了触控感应式隐藏门把手。
图 触控式门把手,来自网络
除了按压式外,高级一点的隐藏式门把手都是点击驱动,自然就产生一个问题:电机坏了怎么办?
图 隐藏式门把手的开(上)闭(下)状态,来自网络
不管是哪种原理,基本上隐藏式门把手处于隐藏状态时,人手很难把它抠出来打开车门。
如果冬季结冰后,要徒手打开车门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图 结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指甲都扣不进去,对触控没反应,来自网络
至于想除冰,恭喜您,请经历如下复杂步骤。对了,您还得加强体育锻炼,得有点手劲才行。
图 复杂的除冰步骤,假设您急着开车上班是多么着急
三、隐藏式门把手最近的立法动向
2025 年 5 月 8 日,工信部官网发文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公示期截至 2025 年 6 月 7 日。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提出,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同时,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此外,据车企研发人士透露,监管部门正酝酿在汽车全行业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允许半隐藏式及传统门把手,且必须带有机械冗余。预计 2025 年 9 月将完成门把手强标草案讨论,新规计划在 2027 年 7 月执行,给予一年过渡期。目前草案仍处于讨论阶段,具体实施细节可能调整。
而一贯老派绅士风格的老欧洲对隐藏式门把手也有如下要求:
必须配备机械冗余装置:欧盟已强制要求隐藏式门把手必须配备独立机械解锁装置,且操作力不超过 50N,以确保在断电状态下也能通过机械方式开启车门。
关键控制功能需有实体按键:根据欧盟新车评估计划(E-NCAP)的新规,从 2026 年 1 月 1 日起,转向灯、雨刷器、双闪、喇叭和 SOS 紧急呼叫必须使用实体按键,否则车辆无法获得五星安全评级。这一规定虽然不是直接针对隐藏式门把手,但也体现了欧盟对车辆安全和操作便利性的重视,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也需要遵循类似的安全原则。
至于为什么是50N,因为平衡 “操作便利性” 与 “结构安全性”。
50N 的力度低于 “大多数成年人的最大握力”(成年男性握力约 300-500N,女性约 200-300N),即使是老人(握力可能降至 100N 以下)、儿童(握力约 50-100N)或手部受伤的人,也能在紧急情况下(如车辆断电、碰撞后)轻松操作机械解锁装置,避免因力度不足无法开门。
若操作力过低(如≤20N),可能导致门把手在颠簸、振动中误触发;若过高(如≥80N),则会增加紧急逃生的难度。50N 是欧盟通过大量用户测试后确定的 “安全阈值”—— 既避免误操作,又确保全员可及。
四、总结--信息过载时代简约实用尤其重要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任何产品秉承Don't make me think设计原则都至关重要。以为人们还有额外的脑力带宽来处理多余信息,其实是工业时代和农业时代的一种误解。
在信息时代,现代人信息载荷量已经惊人,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统计信息:
工信部数据:2025 年中国人均每天接收信息量高达 38GB,相当于连续看 19 部电影。
国外研究数据:现代人每天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设备接收的平均信息量约为 74GB,比时长 19 小时 40 分钟的《哈利・波特》系列全集高清版电影的信息量还大。
其他研究数据:一名美国成年人每天可接收 34 千兆字节信息,但普通人的大脑在一生中只能处理约 173 千兆字节信息,也就是说,一名美国成年人一天接触的信息已达其大脑一生能处理信息的约 1/5。
一句话,没有人有闲心为了炫酷而耗费已经吃紧的脑力带宽。
图 知名投资人纳瓦尔的感悟,来自网络
即使是最能被炫酷吸引的年轻人群体其实也不一定会被隐藏式门把手所吸引。
已经功成名就的年轻人,能够一路杀上来,自然懂得时间和注意力的价值,不可能浪费一点一滴;还没有功成名就的年轻人,疲于奔命又怎会闲情逸致追求额外的炫酷呢?即使是继承家业的年轻人,也要绞尽脑汁保持家族的地位,还要更上一层楼。
所以说,Don't make me think,because I have more important things to do!
请先 登录 后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