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装配生产工艺
汽车底盘即车辆的车底主框架。所有车辆的动力部分,包括引擎、车轴、变速箱、差动器等以及悬挂系统都安装于底盘上。
汽车总装工艺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我国汽车市场正在步入国际化、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发展模式当中,对口升学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也不再单一,所以汽车生产工艺技术不能再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而是需要突破对口升学生产技术的局限性,并根据多样化的产品要求,不断优化汽车总装工艺技术。要想得到突破与提高,首先对口升学还需针对现阶段汽车总装工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为后续的突破与创新奠定基础。因此,对口升学本文将分析汽车总装工艺技术及其的应用情况,了解汽车总装工艺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我国各对口升学大汽车生产厂家提供新颖的发展思路。
深度学习时代,传统 cv 是否还有用武之地?
CV是永恒的问题,传统方法是固化下来的方法,而统计学习是暂时性的解决方案,是当前技术水平下的无奈之举——我们很难相信,这些方法会是CV或者AI的最终解决方案。
60多篇BEV算法你都知道吗?2023最新环视自动驾驶3D检测综述!
本次基于环视3D物体检测综述全面回顾了过去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和架构。
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板材的研究现状
在汽车上应用的铝合金主要包括压铸件、锻造件、挤压件和板材。在这 4 类产品中,用于冲压的变形铝合金板是铝合金板材中技术要求最高的。变形铝合金板材替代传统钢材时可以有效减轻汽车质量。
线控悬架系统分析
• 车辆驾乘过程中,操控性和舒适性是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两者很难兼顾;
• 线控悬架就是根据路况实际情况自动调节悬架的高度、刚度、阻尼实现行车姿态精细化控制。
三维重建与自动驾驶的契合点在哪里?盘一盘近几年SOTA方法!
由于其独特的挑战和变化机制,基于深度学习的3D重建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能否进一步与自动驾驶相契合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特斯拉的下一代AI芯片:存算一体
要完美解决存储墙问题是不可能的,折中的办法是存算一体。这虽然无法解决芯片成本趋高的问题,但是可以解决1000TOPS算力的问题。
端到端自动驾驶:数据、方法与展望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端到端自动驾驶,围绕其对数据的要求、所涉及到的方法和对未来的展望来讲解。
火出天际的“车云”究竟是个啥?
车企与云计算供应商在算法和算力上形成强烈耦合,双方各取所长,是未来发展的最佳选择
20份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相关资料【限时下载】
2022~2023年最新20份汽车动力电池相关资料,整理不易,限时免费下载
新源动力:燃料电池产品开发及多场景应用
6月2日氢能与燃料电池专题论坛,焉知组委会邀请到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李汉斌先生倾情分享。
驱动电机产业链全景图!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有三类供应商,一类是整车企业自供电机产品,如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一类是传统电机制造商向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转型,如大洋电机、方正电机等;一类是新兴专业新能源汽车电机制造商,如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郡,北京精进等。
智能底盘设计与协调控制研究
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新型底盘结构创新设计
三、协调控制机制架构研究
四、总结展望
TWB 汽车覆盖件成形工艺参数优化
针对TWB 汽车覆盖件成形裕度不足,焊缝区域拉延易开裂问题,以应用TWB 的某车型前门内板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基于正交试验快速筛选出造成前门内板拉延焊缝区域开裂的主要工艺参数,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前门内板成形性的影响规律。以焊缝区域最大减薄率为评价项目,依次研究了压边力B.H.F.、摩擦系数μ、第一刺破刀高度H1、第二刺破刀高度H2 和薄板宽度W 对前门内板成形质量的影响。运用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了各工艺参数对焊缝区域最大减薄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以及工艺参数取值为:B.H.F.=1 000 kN,μ=0.13,W=1 044 mm,H2=11 mm,H1=10 mm。利用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对前门内板进行成形仿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试模验证,获得了成形质量良好、具有较高裕度的零件,焊缝区域最大减薄率为19.1%,满足质量判断标准。